说到孔融,我不得不说少年让梨的乖乖少年说白了就是一个迂腐而又狂妄,虚伪,自私,无能无知的无能诸侯。曾几何时,我听到孔融让梨的故事 都会心中泛起敬意,那时正是我儿时听长辈说教育故事的年纪,童年中的记忆单纯地把人定义为好人和坏人两种,非此即彼。当时的我就简单定义孔融是个”好人“,因为他孝顺,懂得孝悌礼让。中华传统美德毕竟深入人心,孔融的故事也是代代相传。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开始对孔融的后续产生期待。如此贤士应是国之栋梁,扶大厦于将倾。于是我开始寻找 ,偶然间发现枕边三国演义中有孔融的名字。如此巧,他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想必也是“王佐奇才”吧?很遗憾,我对他的敬意从我看完孔融的结局戛然而止。孔融,正是汉王朝衰落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和殉葬者!
孔融我对他的印象,归纳来说应该是五“好”: 好虚伪,好无知,好狂妄,好迂腐,好软弱。
好虚伪。“门下三千客,杯中酒不空” ,“日饮千杯不觉醉”,这就是孔融一个为了所谓名士气节,一个所谓与邪恶势不两立的孔融。汉室将倾,却不思救国之道,成天与往来的文人,商客,豪侠对酒当歌,把酒言欢。好一个门下三千客,关键时刻这些所谓的三千客有几人可以在国有危难时挺身而出,有几人真才实学为孔融出谋划策。孔北海,但是面对曹军的围剿,他只能瑟瑟发抖等待其他诸侯援军,这就是气节,古有荆轲,秦国殿堂之上手执利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计败坦然赴死,这是气节!苏武与大漠寒风之中坚守心中的信念,等待回归故土,不畏严寒,不畏暴权,不畏岁月漫长的等待,心中方寸依旧如斯,这是气节。有些人口口声声言气节,说道德,无非是在掩盖他们内心的丑恶,欲盖弥彰。行动你的气节,不要挂在嘴边。不幸,孔融就是这样一位把气节挂在嘴边的虚伪文人。他所理解的豪侠,人杰,可能是那些沽名钓誉的落魄江湖浪人,亦或是如他自己一般的文化人!可笑之极!唯才是举,把人用在刀刃上,可惜我们的大人不懂。难怪曹操说: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看来,用在孔融身上最合适不过了。也难怪孔融如蝼蚁一般死在曹操手上。
好无知。虚伪不可怕,多少政治家,军事家都是靠这一生存法则立于不败之地。汉末诸侯,曹操虚伪,挟天子而令诸侯却对天下说曹某奉天子以令不臣,他虚伪梦中杀人的招数屡试不爽,但他虚伪为他赢得了天时,成为天下霸主。刘备虚伪,笼络人心,怒摔阿斗作秀,面对汉中王,三辞而不受,内心早已剑指天下,心怀八方,他的虚伪迎来了人和,龙凤在侧,五虎随行,成为一代枭雄。孙权虚伪,两边制衡,见缝插针,口蜜腹剑,绵里藏针,他的虚伪让他偷袭荆州,虎踞江东,成为一方诸侯。而孔融先生,你的虚伪确实不值一提,因为那叫无知。面对曹操的第一次劝降,为了一时面子,大谈条件,让曹操一怒兵袭北海,百姓生灵涂炭。为了一时的名誉,把老百姓当成牺牲品,你的无知和虚伪真是相辅相成,合二为一。不久,曹嵩被杀,曹操为报父仇讨伐徐州的陶谦,陶谦使糜竺往北海孔融求救,怎料北海被黄巾余党管亥围攻,情况危急。于是孔融发书刘备请求救援,刘备听之后言:孔北海尚知世间有刘备耶?一方面这是对自己颠沛流离,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自嘲,另一方面则是对孔融志大才疏,徒有虚名,目中无人,利令智昏的一种讽刺。幸亏太史慈英雄,刘备支援,否则必定城破被擒。不懂治国,不明兵法,愚蠢不可怕,怕的是愚蠢的人还大愚若智,建安元年,袁谭率兵攻打北海,一场持久战打了近一年,战斗到最后短兵相接,城内成为战场,箭矢如雨,刀光四起,孔融依然凭案读书,谈笑自若,晚上才携妻子偷偷逃出城去,不得不说孔融的愚蠢常人达不到。孔融定力不得不说一流,就连逃跑也要在晚上,白天还要装镇定,笑看云卷云舒呀!
好狂妄。特别是这一点,令人们反感,也为孔融招来杀身之祸。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著名的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城,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亲戚,守门的人一般是不通报的。孔融只有十岁,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膺的亲戚。” 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仔细一看,真不认识!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后来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了)孔融立即反驳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高明必为伟器。”如此小的时候就伶牙俐齿,但是童言无忌这也不能完全说明他的狂妄,但已然看出苗头。孔融成年后结交了一位狂放文人祢衡,此人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几乎都是损人的话语,为人所不喜,可偏偏这样一位看上了孔融,认为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也认为祢衡是颜回复生。孔北海,你的祖宗孔丘估计以你为耻。因为这祢衡不是有傲骨,他其实就是一神经病,是那种见树也要踢三脚的人。击鼓骂曹后祢衡被曹操送给刘表,刘表是个温和的老好人但也不喜欢祢衡口无遮拦,于是分配他去随军黄祖,这黄祖是个粗人,见到祢衡神神叨叨已经有三分不喜,后来祢衡当面笑黄祖无异于屠夫,黄祖一怒之下杀之。祢衡一死,也预示着孔融的悲剧无异于他的好伙伴。建安九年的时候,曹操攻破了邺城,曹操的儿子曹丕干了件什么事呢?就是把袁绍的儿子袁熙的妻子甄氏收编了。孔融就写了封信给曹操,说当年周武王攻下殷都的时候,把妲己给了周公。曹操说,这没这个事啊?就回去翻书,翻来翻去翻不到,就写封信问孔融,典故在哪儿啊?历史上哪儿的记载啊?孔融说“以今度古,想其当然耳”,就是按照我们今天的事情推论,应该是那样的。曹操这才明白是讽刺他。反正是找着个机会他就要把曹操挖苦讽刺一顿,曹操也都忍气吞声,都吞了下来,因为这个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出身名门,来头大,名气大,不能随便杀的。但是偏偏你说的一句话被曹操抓住了把柄,孔融有一个反动言论,说什么呢?说“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合起来就是繁体的“刘”这个字,就是当皇帝的不一定要姓刘啊。 孔融的这句“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的狂语,是出自建安十三年,当时的曹操既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也没有当皇帝的条件,而孔融屡屡与曹操作对,因此曹操就拿孔融的这句话做起了文章。 那就是谋反了,马上把孔融抓起来了,下狱,处死,,老婆孩子全部杀掉。但是曹操杀孔融,他公布的罪名不是谋反,是什么呢?是不孝。说孔融查出来有两条不孝的言论,第一条说什么呢?说父母和子女是没有恩情的。首先父亲对子女没有恩,为什么呢?因为父亲之所以生下儿子、女儿,他的本来目的是为了自己快活,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那母亲总有恩吧?他说母亲也没有恩,母亲就好比一个瓦罐,这个孩子就好比瓦罐里装的东西,东西倒出来以后你说这个东西跟这个瓦罐有什么关系啊?没关系。这是一条。第二条就是说,饥荒的时候如果有一点吃的东西,是给父亲呢还是给别人?孔融说,如果父亲不好,这个东西就宁肯给别人,不要给你父亲。这两条就是不孝了,因此把孔融给杀了,而且把这个罪状公布出来。事实证明孔融真的说过如此言论,不是莫须有,以言治罪是古代专制的一种手段,孔融作为孔圣人的后人,不孝!此事天下震惊,孔融的名声也一落千丈,大家也同意处死孔融,不得不说曹操治罪手段高明难逢敌手,更说明孔融让梨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作秀,孔融离经叛道是他的座右铭,如此言论放在现在微博估计都要骂死他,何况千年前的古代,大逆不道!孔融平日的狂妄为他找来杀身之祸。切忌狂妄,好好做人,孔融给了我们最鲜动的例子。
好迂腐。一次朝中议会,曹操讨论如何对抗袁绍,孔融高堂大声喝笑,曹操大怒,问他笑什么。孔融笑曹操不识时务,袁绍四世三公,天下贵族,有稳居河北,麾下武将颜良文丑一夫当关,帐内沮授田丰智谋过人,曹操毫无胜算。可惜呀,曹操赢了。仅看纸面阵容,就凭定胜负,看个人出身就断言天下大事,不得不说迂腐至极。虽然孔融是一文人,但书本知识比得上实战经验吗?书生无用,就是指孔融这样的书呆子,思想上的普通人,实践上的低能儿。
好软弱。很多人都认为孔融不软,他不是刚直不阿,直言不讳的吗?如此胆量想必不是软弱之辈吧?其实不然,孔融的软来自于内心的极度不自信,面对管亥这样绿林匪徒出身的黄巾贼,一帮乌合之众临时重组的流浪军,居然束手无策请求支援,假如这个圣人之后不软弱的话,率兵迎敌,运用战法,一展平生所学击退敌军,想必也至于难比登天吧,但他选择一味固守,做一个缩头乌龟。当年袁绍面临箭矢如雨,上阵杀敌,击退公孙瓒的举动与孔融缩头乌龟的态度一对比,袁绍真的比孔融强了不少,也值得敬佩许多了。仅凭快嘴一张,在关键时刻抱头鼠窜算得上有胆量?软弱无用,弱肉强食的乱世,的确不需要孔融这样的弱者。
一个故事,欺骗了多少人。孔融让梨是一场家庭内部争宠的作秀,小小年纪的孔融用这个活在大家记忆中,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重新看待孔融,审视一下这个戴着孝悌帽子欺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大忽悠。也希望大家能重新看一下传统故事中那些所谓的主角他们真正的故事生平,很多故事经不起深入研究,很多传统美德楷模也经不起全面的了解。
汪特 作于四川成都
2014年3月4日